2006年4月,程寿康正式加盟苏富比(微博),负责亚洲地区内策略性业务的拓展。就在这一年,苏富比香港开始重点开发中国大陆市场。
中国国内的拍卖行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发展艺术品的拍卖,经历了20几年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相比历史悠久的国际巨头苏富比,在管理、技巧、征集、服务等方面是难以与其匹敌的。按理说,苏富比一旦经手中国艺术,尤其当代艺术,国内的拍卖行只能自甘下风。不过,水土不服和天然的壁垒也是苏富比面对中国市场时的问题。艺术圈比其他行业更加封闭,尤其在白花花的银子上,难免亲兄弟好商量。炒家和投机客是艺术市场的主力,苏富比一贯号称的“不跟炒家做生意”的准则,也将部分人挡在门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内地的法律不允许外资拍卖机构在内地拍卖,这让苏富比的进军内地的道路举步维艰。
种种壁垒在他看来都是为未来更多获益的磨练。香港苏富比从展览入手,跨越拍卖的限制,首先扩大香港苏富比的影响,用教育和普及的态度吸引有兴趣的买家到香港竞拍;聘请专业领域顶级专家,用拍品更加保真来让买家放心;运用更强大的法律保护和媒体发布渠道,解决买家回款的拖欠问题;更重要的是,乐于变通、谦虚保守的态度和体贴周到的服务,让苏富比在国人眼中的形象比国内拍卖行更加亲和。
种种举措立竿见影,2006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达到8.4亿港元,远远超出了预估价总额,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总成交额也创历史新高。而到2011年春季拍卖,香港苏富比近3,400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34亿9千万港元,拍得高价拍品的中国买家数量远高于欧美地区买家,这恐怕是程寿康最值得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