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王耀:以砚为友的人

王耀:以砚为友的人

http://feicui168.com 2011-09-24 14:30:48

  张浩

  年近不惑的王耀,留着一头飘逸长发,说话声音柔和而坚定,总是喜欢用手摩挲着自己的歙砚。就是如此一位看起来很“当代”的艺术家,常常在纠结一个问题:“古代大文豪会喜欢我做的砚吗?”

  “现在是制砚者最幸福的时代。”王耀这样判断。他从小在古徽州地区的砚厂长大,接受了20多年的制砚专业技术训练,手艺应该说达到了纯熟的地步。但恰恰是这样,他面临了制砚技术无法突破的问题。此时,他没有停留在工匠的层次,而是开始思考,如今采石技术发达,制砚手段先进,相比古人来说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障碍,为何今人难做出古砚的神韵来?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王耀开始大量收藏古砚。十几年间,经他过手的古砚有十几万方,但他最终只留下了一百多方。这是因为,王耀收藏砚台,只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像写书法要去临摹一样,制砚也需要观摩古砚实物。”

  在观摩中,王耀一直想寻找到砚的“特殊语言”。而他之所以要苦苦追寻,则是因为在制砚古法的传承实践中,师傅已经借鉴了大量其他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比如雕塑等。但是,砚的自性又是如何呢?它有没有其他工艺品无法取代的地方?

  经过了长期和古砚的“对话”,王耀如今认为,砚可谓是中华文化传承之根。“它离文人最近,文人笔下的历史都是在它的陪伴下书写的。一块砚台,早已不只是起到研墨的作用,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它更是文人身边一位品格高尚的朋友,帮助文人调节自己的情绪,最后能够静下心来,沉稳地进行写作。”

  出于让文人静心的缘由,砚就不能过于张扬,而应该是朴素的,沉稳的,简洁的。特别是砚池,它一定要成为一方砚台的主体,而不能让雕刻来喧宾夺主。“砚台的精神就跟它的材质石头一样,沉静大气。因此,制砚者要展现出石头本身的美,而不是让工艺遮盖了砚台的本性。”比如,王耀介绍,砚池要做得饱满,磨面要非常平整,才可以完全和墨结合,让墨自然流入池中,才能让砚台简单实用。要是都像某些现代砚台一样雕刻繁复,那就干扰了人的心情了。毕竟,砚台是给人用的,不是摆着看的。

  王耀认为,正是因为砚台很实用,古人需要长期带在身边,才会有那么多不同样式的砚台。比如,有适合带着去游玩的行囊砚,还有适合写信的砚,以及写榜书的砚等。在这么多种类的砚台中,古代文人寄托了自己太多的生活情趣,又不知增加了多少分欢愉。

  “笔砚精良,是人生一大幸事。”王耀说道。他感觉到,在一方方古砚上,承载了许多未知的信息,不知有多少篇靓丽的诗篇由它们来书写。“被古砚打动后,就不由得要尊重它们,因此自己的创作也不敢造次。”

  于是,王耀常常在制砚时,联想到苏东坡等大文豪,他们都用什么样的砚?我做的他们会喜欢吗?在这种标准的审视下,王耀一年只做几方砚,默默等待历史的考验。“只有明确了砚的独特品格,才能做出有品位的砚。”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