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圆明园文物拍卖事件和中国文物走私现象为切入口,对国内和欧美文物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揭开了国内古董走私、拍卖行潜规则等黑幕……
拍卖铜虎首
我的朋友毛先生虽然学的是历史,但却对近现代中国政治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而且还有着高于常人的新闻洞察力,从他对2000年春夏之交发生在香港的那两场拍卖会的报道,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
“比较佳士得张扬跋扈的风格,苏富比的运作则显得更加隐晦和富于策略性。从这两场拍品相近、内容相同的拍卖会上,你就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从拍卖会主题看,佳士得明知内地从政府到人民都很忌讳清末那一段令人屈辱的历史,却仍然不管不顾,单刀直入,定位叫‘圆明园宫廷艺术精品专场拍卖会’,在宣传运作上干脆自爆卖点,让内地媒体提前恶批猛打、口诛笔伐,然后趁机点燃战火,制造出鹬蚌相争的局面,自己乐得巧取渔翁之利;苏富比则不然,他们尽量避开一些特别刺人感官的字眼,此场拍卖主题名是‘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品种概念模糊,年代不清,设计者煞费苦心。可是尽管如此,战火已被佳士得点燃,苏富比这一回还是无可逃避地受到了烘烤。”
“2000年5月2日下午,苏富比拍卖会如期举行。我们提前一个小时到场,卖场外面照样被抗议的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在抗议的人群中,我发现有我儿子所在中学的一些教师,他们除了散发传单和呼喊口号外,还大声宣读抗议信,信中说:‘国宝是属于包括700万香港市民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应该归还中国!’读完抗议信,教师们企图冲进会场,但被保安死死挡住,最后只好让门卫将他们的抗议信递交进去。因为保安和警察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抗议人群始终没能冲进会场。”
“进入主场后,我发现里面早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有人在后排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抗议销赃,归还国宝!’下午2时20分,拍卖开始,拍卖师刚念出拍品‘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后排就有人连声高喊‘拍卖贼赃可耻!’的口号。抗议者是一位青年人,两位保安架着他退场,这时候,门外的人群闻声而动,又一次向拍场发动了冲击……”
“又折腾了一通,拍卖才重新开始。乾隆六方套瓶起拍价420万港币,拍卖师话音刚落,坐在头排的一位身着深颜色西装的男士便迅速举起53号牌。令人费解的是,与几天前佳士得拍场所经历的一样,53号先生的对手又是一位操着英语的电话竞买者。当然,现场有一些知道53号先生来历的人,从情绪上明显偏向他那一边,他每加价一次,场内就报以一阵掌声。可到后来由于二者咬得太紧,别说是掌声跟不上,就连现场的电子记分牌的数字显示都跟不上拍卖师的报价。在惊心动魄地纠缠到1000万港币后,电话那边的叫价才开始放慢了速度。经过40余次叫价,电话那边的竞买者才偃旗息鼓。53号先生以1900万港币的报价击败了对手,在一片爆场般的掌声中拿下了这件拍品。拍卖结束后,一位内地同行告诉我,53号先生是北京市文物局的代表。”
“一小时后,圆明园铜虎首被搬上场。叫价前,我曾想跟几位香港同行打赌,结果大家意见却惊人的一致??花落保利。因为大家知道,此时的兽头已经远离它自身的概念了,而且保利集团既然他们在前一场拍卖中已经尽显不惜血本、志在必得的气势,还有哪个买家敢真的跟他们较劲?保利的竞争对手倒还是那位操着英语的、据说是台湾人的神秘电话竞价者,但是最后成交价却达到1400万港币,是上一场拍卖两只兽首成交价的两倍……”
“事后,香港媒体都开始议论起一个人,那就是台湾寒舍集团总经理王定乾,他几次在别的竞争者将要退出竞拍时半途杀入,继续接力与大陆买家竞价,仅那只六方瓶,他就让北京市文物局多掏了将近900万人民币,要不是现场有人怒喊‘打倒卖国贼’,不知道他还要竞争到什么价位才肯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