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入藏国博 湘绣续写名画传奇

入藏国博 湘绣续写名画传奇

http://feicui168.com 2011-08-08 11:42:27
湘绣画绣结合的表现手法,还原了《富春山居图》长卷一江两岸的秀美和恢宏 湘绣画绣结合的表现手法,还原了《富春山居图》长卷一江两岸的秀美和恢宏

  “元朝有一个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时他已79岁,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它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够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充满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

  今年6月至9月,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联合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展出。而在湖南长沙,30余位湘绣工艺大师将这幅充满传奇色彩的名画以湘绣形式合二为一。8月5日,由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湘绣合璧卷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以传播湘绣魅力,再现名画风采。

  创作动力

  感于总理心愿寻求清晰复制图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总理的一句话让一直在观看总理记者见面会电视直播的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馆长、天利湘绣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勇臻感慨万分。听到温总理的感叹后,他马上萌生一个念头,决定通过湘绣这种艺术形态,绣制一幅完整版的《富春山居图》。

  毛勇臻介绍,在寻找清晰的复制图用以创作时费尽周折:“我们经历了许多周折,在找清晰版本时,花费了半年的时间,用了几个版本都不行。最后还是得益于温家宝总理希望原作合成一幅画的夙愿,市场上终于出现了高仿版本,我们才寻找到合乎要求的清晰版本。”

  精心创制

  三大色阶25种深浅表现水墨效果

  还原大小文字956个印章67方

  2010年年底,获得清晰的《富春山居图》合并卷全图复制件后,毛勇臻力邀省内知名文博专家、长沙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魏明担纲成立绣研专家组,湘绣艺术家罗国斌、黄欢愉等专家指导天利湘绣公司30多位刺绣大师,按照1∶1的比率,绣制长达10米的《富春山居图》极品湘绣合并卷。

  这幅湘绣长卷不仅要还原原作,而且要根据湘绣的特点进行再创作。绣线的配色采用了黑、白、灰三个大色阶,而且在三个大色阶中又细分出25种不同深浅的绣线,以达到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据了解,原作有作者本人的款识,还有不同时期的书画名家、收藏家、官员的题跋,大小文字共计956个。而文字的绣制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针法而丢掉了字形,可谓“针无定法”,绣研专家经过仔细比对,要求绣师根据不同书体的笔画、间架表现字体的神韵气质。

  据魏明介绍,《富春山居图》原作还有印章67方,因不同时期印泥色泽、厚薄、盖印力度均不同,从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印章颜色也各异,湘绣合并卷因此采用了与不同时期印泥颜色相接近的13种红色绣线。

  高度评价

  完美融合刺绣山水、玺印、词章

  《富春山居图》湘绣合并卷是一幅完美融合刺绣山水、玺印、词章的湘绣珍品,堪称湘绣“仿古山水名画的绣制与创新的典范”,用画绣结合的手法,还原了“画中兰亭”《富春山居图》长卷一江两岸的秀美、“横看百里、千壑万仞”的宏伟及水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在8月5日举行的国家博物馆《富春山居图》湘绣合璧卷收藏仪式上,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李六三高度评价了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他说:“湘绣历史源远流长,从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实物看,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的精心创造,湘绣演变成以中国画为基础,融西画技法于一体,以针代笔、以线晕色,以近百种针法和多种色阶的绣线,在各类底料上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他表示,作为以历史和艺术并重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收藏、保护与发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件凝结着几代湘绣人心血的作品,对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研究、发展我国的湘绣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富春山居图》传奇

  《富春山居图》以约二丈的长卷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美丽景色,是我国绘画史上最伟大、最著名的作品之一。1350年,79岁的老道士黄公望把一幅花了7年时间才绘制完成的作品《富春山居图》送给他的好友??老和尚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明成化年间,我国画史上另一位著名的老画家沈周收藏了它。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时,却被题字人的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以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

  它再次出现时,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宜兴一个叫吴正志的人。之后,《富春山居图》传至吴正志儿子吴洪裕之手。明末逃难时,吴洪裕置其家藏于不顾,唯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吴洪裕临死前嘱家人把《富春山居图》付之一炬用来殉葬。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从火中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到了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拼接画面,其中一幅中恰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画面虽小,但比较完整,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人们把这幅画称为《剩山图》。另一幅画图尺幅较长,保留了原画主题内容,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作根基部位的董其昌的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人称的《无用师卷》。因为,当年无用和尚曾与黄公望同游富春江,此画最初为他所拥有。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