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细说钱币收藏

细说钱币收藏

http://feicui168.com 2011-08-08 10:22:48

    连续20多年以来,中国的机制币没有跌过,只有上升,而整个国际大行情 都是如此。

    从目前来看,机制币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种类。事实上,中国机制币在概念上是相对于古代钱币而言的,中国古代钱币就是天圆地方的,中间带孔。中国近代机制币指的是机器制造的钱币,简称机制币,从工艺的角度,与古代的翻砂浇铸的钱币加以严格区分。

    最早提出铸造机制币的是林则徐,但是直到光绪17年(1877年),中国的机制币才跟世界接轨,当时由广东开始流通到全中国,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主流货币。

    火爆的钱币收藏

    总体来看,整个钱币行业,不管是纸币、古钱还是机制币,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机制币尤其明显,从1997年那一波衰落以后,2001年、2002年开始重新发展起来,到现在已经上涨了10倍到20倍的市价行情。

    举一个简单例子,1991年6月在美国加州拍卖的凤天光绪一两癸卯年,当时是18.7万美元,合人民币160多万,如果按照通胀率来算,现在也要接近一千万了。但是这个价值跟国外价格相比,还有几十倍的差距,同样传世量的一枚币,在美国可能是一千万,九百万,曾经卖过九百万美元。

    而去年年底的一场秋拍,在香港拍卖中国机制币又创了新的纪录,就是铜币,一枚四川省造的铜币拍到50多万美元成交,再加上佣金,合人民币将近400万,就一个铜币,超过金币,超过银币很远的价值。

    从这些顶级钱币的成交行情来看,整个机制币收藏的趋势非常明朗。其中银币是主流,这跟中国传统观念相关。有些朋友的房产、名车,都是用银币涨价换来的,可见,银币收藏的发展趋势非常好。

    机制币缘何广受欢迎

    笔者大概总结了下,机制币广受欢迎的原因。首先,铸造工艺和设计的现代化方面,因为中国近代机制币就是学习西方现在技术的成果,无论是铸造的机器、厂房、管理这些硬环境的东西,还是整个币本身的设计制造、设计方式、雕刻模具,都是离不开外国和西方文化的因素,甚至是大量的外国、西方专家在主导着。

    再者,机制币隐含的文化价值和信息含量,也是古钱无法比较的,这些信息含量和文化价值,更容易获得年轻人的认同和知识阶层的认同。

    机制币还有很多特殊的信息要素,比如文字,近代机制币上面有汉字、有满文、有蒙古文、有英文、有德文、有法文,只是讲中国铸造发行,就有这么多文字,包含这么多的要素,这些情况也具备很多研究价值,有文化吸引力、文化价值。还有龙的图案,近代机制币的图案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龙为什么是这种设计,老态龙钟的,为什么这个是飞天飞龙,翱翔九天的样子,为什么这个龙是这个形态,这些不同的形态是否具备一些特殊的含义、特殊的信息,也是值得研究的。

    比如,民国时期的嘉禾,不用龙,民国了不存在帝王了,就崇拜以民为本,孙中山大总统就说了,以民生为本,要用嘉禾五福,奖励农商的意思,所以就使用了嘉禾稻穗表示众农,这些观念跟整个治国理念是有关系的。还有旗帜,像这些旗帜就是国民党的党旗、五色旗,都是有讲究、有意义的,布图是为了表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都有特殊的意义。

    近现代机制币的种类

    清朝铸造的钱币,从材质上分,有金、银、铜三种。由于中国的用银传统久远,银币的种类很多。除了银子之外,清代机制币最大宗、流通最广的是铜钱,就是用紫铜或者是黄铜铸造的铜币。除了紫铜、黄铜,还有一种白铜做的,一般是样币。在光绪32年(1906年)之前,清代的机制币都叫光绪元宝或者光绪通宝。

    到了民国时期,铸币的品种和材质比清代更多样化,有金、银、铜、镍、铝、陶等等不同种类的铸币材料。金币,黄金 为贵,这是每个国家、每个朝代都会象征性发行的东西,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民国时期最终没有取得全面的流通。其实在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还是银币,银币两大宗,一个是袁大头,另一个就是开国纪念币,这两种币定为中华民国国币主币,所以流通量和传世量都非常多。

    袁大头,它是整个民国时期的国币,也是整个国家货币体系的主币,所以,袁大头非常多。从清代以来一直到民国,铸造钱币的钢模绝大部分都由外国雕刻师雕刻的,有少量是外国雕刻师指导培养的中国雕刻师雕刻出来。鲁尔兹乔治,是一位意大利雕刻师,中国大量的国币、主币都是他雕刻的,在中国机制币发展史上,这个人可以说是不能遗忘的人物。

    袁大头有很多品种,有民国3年、民国8年、民国9年、民国10年,有四个年份的袁大头。脸像有七分像、正面像,好几个品种。但是如果年份出现这四个年份之外,基本上是假的,不宜考虑。

    铜币也是民间交流的主要货币,特别是小农经济和城市的小市民,仍然用铜元为基本的交换媒介。铜元用的最多的是开国纪念币,武昌造币厂造的,同时还有南京造币厂、安徽安庆造币厂、天津造币厂,造了民国时期的纪念铜币。同样有紫铜、黄铜、白铜三种,紫铜币是主流,黄铜币偶尔有,白铜币是样币。民国时期铜币铸造量差不多达到500亿左右,从1911年辛亥革命算起到1949年,大概造了500亿枚普通铜币。

    铜币之外就是镍币,镍币也算是一种贵金属 ,它用来做钱币是在民国中期以后。民国中期,做镍币当时是为了用来做银币的副币,但是做出来以后,它的价值仍然没有能够维持银币的正常比例,有时候用银币直接做主币流通,有时候就是辅币流通,镍币和铜币当时是同时流通,但是镍币的价值是铜币的10倍,当时政府造镍币的初衷就是想要用镍币取代铜币,因为铜在民国时期已经越来越成为军工铸造的需求品,已成为军需品,因为民国时期战争频繁,太多军工需求使铜材料供不应求,铜的价值已经超过它作为货币的价值。

来源:卓越理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