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福州董执谊故居名匾重新挂起

福州董执谊故居名匾重新挂起

http://feicui168.com 2011-07-23 09:31:04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董家后人展示的董执谊手稿 董家后人展示的董执谊手稿

  昨天早上,在福州三坊七巷董执谊故居门口,董氏的后人们齐聚一堂,搭着梯子爬上门栏,把刻有“贞吉居”三个字的木匾,挂了上去。“贞吉居”是《闽都别记》的整理者董执谊故居的雅称,取名和书写都来自于末代帝师陈宝琛。该匾在文革中被破坏,昨日,首次重新拓印后面见世人,董氏后人说,挂出来意为警示后人遵守“贞吉”二字:守正道,不自乱,则吉。

  董家后人展示董执谊手稿

  据说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文艺青年,标志性的生活就是在南后街喝着啤酒,吃着卤味,探讨《闽都别记》里面的故事以及其文化背后的深意。《闽都别记》被称为福州的“清明上河图”。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后来经过清光绪举人董执谊的整理,1911年首次出版了,被后人称为福建文化史上的大事。

  昨天董家的后人,展示了董执谊很多文章的手稿。目前在老福州人郑子端家里,依然保存着首印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闽都别记》首刊10册,这是董执谊请人用稀硫酸抄写的。董氏的后人说,首刊油印非常少,郑子端家有收藏此版本,确实非常罕见。

  希望“味芸庐”也能重见天日

  “贞吉居”是董执谊故居的别称,当时清内阁大学士、末代帝师陈宝琛很欣赏董执谊仗义执言,就给董家题了一块木匾“贞吉居”。“贞吉”典故出自《易经》“谓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暗含对董氏人品气节的赞许和勉励。昨日董氏后人董骏说,他们将牢记祖上教导:“能味芸,则贞吉”。

  文革中“贞吉居”的牌匾被砸坏,同时遭破坏的还有“味芸庐”。董执谊辞官以后专心治学,喜藏书。在南后街开设过“味芸庐”书坊,主营地方文献和书籍。之所以取名“味芸庐”,是因为芸香是一种防虫蛀的草,古人的藏书里都有夹。董氏后人说,希望有机会让“味芸庐”的牌匾也重见天日。

  本报记者 孔丽/文 陈景/图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