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飞虎队队员在战机前的合影,从着装上看,能够判断出这个时期飞虎队已经由志愿队转成了正规军。”拿着其中一张老照片,重庆飞虎队展览馆专家牟之先给记者分析起当年的战争形势。
牟之先说,飞虎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个是飞虎志愿队时期,用的是中国军队的编号;另一个则是转成美国第23战斗机大队的时期,用的是美国空军编号。“由志愿队转成正规军,着装上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由圆盘帽变成船型帽,二是开始穿统一的西式军服打领带。而在志愿队时期,衣着则比较散乱。”
不过,从志愿队转成正规军,这不仅仅是在着装上的改变。“对于抗战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对整个亚洲战场的胜利都有重要影响。”牟之先告诉记者,当时,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在白市驿的美驻中国空军司令部会见了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威尔基先生,也正是威尔基将陈纳德的“空权制胜”理论带给了罗斯福总统。
“陈纳德告诉威尔基,掌握了制空权,对攻打敌方陆军就具有极大的优势,甚至能够完全扭转亚洲战场的局势。”牟之先说,当时威尔基把陈纳德的这套理论带回国时,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很大争议,不少人认为美国空军参加援华战争,对美国而言代价太大,不过,深思熟虑之后,罗斯福总统还是坚定地站在了陈纳德一边。
“由于罗斯福总统的支持,飞虎队又由美国第23战斗机大队扩充成美国第14航空队,光是空中地勤人员就增加了5万人,战斗机大队不少于3000人,实力大大增强。”牟之先告诉记者,飞虎队对于整个亚洲战场而言,不仅让中美军队从日本人手里夺回了制空权,保卫了驼峰航线,关键是在投弹扫射时有力地击溃了日本军队的后勤补给线,给予日本空军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