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品相完好、流传有序的明清官窑瓷器动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非一般藏家能望其项背……由于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的价格一再走高,收藏的门槛一直居高不下,不少投资和收藏的人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古陶瓷。但现在的事实情况是,不论是明清瓷器,还是古陶瓷,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都越来越让他们“进退两难”:一方面,中国瓷器在各大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瓷器,价格倒是很有“杀伤力”,但不是在行内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绝不敢轻易下手。另一方面,媒体又在不断揭露瓷器造假的种种伎俩。
针对目前瓷器收藏市场的现状,定于5月7日和8日在南京珠山会馆(大江南收藏俱乐部)举办的古陶瓷鉴定知识讲座,将为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打开古陶瓷世界的神秘大门。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安和南京博物院鉴定征集部研究员程晓中将分别从古陶瓷文化及纹饰鉴定和古陶瓷断代等几个方面,帮助瓷器收藏爱好者们逐一破译古陶瓷上的“达?芬奇密码”。同时还将举办第四期艺术品交流活动,藏友的藏品有机会参加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甄宝坊”节目。
据南博研究员程晓中透露,人们在陶瓷器上描画的内容,表达了他们的情感:热爱、希望、追求、吉祥等,总是体现了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又无不受每个时代的主导意识??即最高统治者帝王个人意识的影响,这也是时代主导意识的反映、折射。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表达不同的内容。因此,在古瓷鉴定中,深刻了解瓷器的纹饰有助于鉴定古陶瓷的时代。而这,仅仅只是破译古陶瓷“达?芬奇密码”的第一把钥匙。剩下的几把钥匙将在珠山会馆以后举办的讲座中,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