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巍
收藏品在许多人看来具有某种特定的炫耀性,这使得人们热衷于追求什么收藏界之“王”或者“第一人”之类的头衔,而上海奉贤区的卫梦强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是个喜爱秘藏“宝贝”的人。
奉贤原本是上海的郊区县,临江濒海,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曾来境讲学而得名。世代居住于此的卫梦强便养成了不事张扬的质朴个性。他1983年开始独立经营企业;1986年,创建的民用电器企业因适销对路而大获成功,奠定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后期相继成立低压电器、健康卫生洁具等企业,现为艺博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个喜爱秘藏“宝贝”的人,只收藏不买卖,也不向外展示,可他怎么会被收藏界所发现呢?源于三年前《新民晚报》的一篇文章而起。原来他的一个朋友看了他收藏的一件朱金木雕大佛龛后,给《新民晚报》写了《江南第一朱金木雕大佛龛》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组顺藤摸瓜进行采访,并于2007年5月连续三天播出专题节目《奉贤寻宝记》。这是罕有报道民间藏家与藏品的《国宝档案》对收藏家卫梦强先生及其藏品进行的寻访报道,此节目播出后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实际上,卫梦强醉心收藏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喜欢收购玉器,后来转收木器。为了收藏,他几乎开车跑遍了全中国。每次他听说有“宝贝”的消息,几乎都是独自一人驾车,前往目的地收宝。为此,他后来索性关闭了自己的工厂。他的收藏故事精彩而有趣,比如20年前的一天,当他听说有一套珍贵的大屏风收藏在山西一个农民家里的消息后,就独自带上几百万现金,一个人开车前往山西。
可是,收购大屏风这一路上,老天爷并不作美,天气一直是阴雨不断。而且,由于交易地点在农村,他一个人开着车,好几天都只能抱着提包睡在车里。好不容易快到目的地了,还因为路泥道滑差点儿翻车。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趟不辞辛苦的旅程总算没白费。在一处农村院落中,卫梦强看见了这3组36扇的大屏风。
当时,这些屏风被拆开摞好,放在一个大木箱里。交易时,屏风根本无法一扇扇取出来观看。卫先生只能拿出最上面的两三扇屏风细看,他一眼就看出,这些屏风绝非等闲之物,肯定是有些年头的宝贝。
就这样,卫先生拿那个装满钱的大提包,换回了一个满是尘土的破旧木箱。可是他看着木箱却格外高兴,因为他自信地知道,自己淘到宝贝了!
最终,在自己的仓库中,卫梦强请专家帮忙组装了这三组屏风。组装好的三组屏风大气磅礴,仔细观看,大屏风的黑漆表面带有明显的“蛇腹纹”,漆质细腻平滑。黑漆之上的画作,透露出中国明末清初独特的人文气息,而且画作采用“款彩”工艺,运刀如笔、刚柔相济,使画作达到了锦上添花的立体效果。
三组屏风放在一起,一组屏风中的文字左侧,雕刻的是当年的满朝文官;另一屏风上则是记录了当朝武将;中间一组屏风为山水图画。据专家介绍,这整整36扇的屏风,将顺治年间的文武百官全部雕刻在一处,具有相当高的清史研究价值,如此巨大的屏风保存至今,更称得上屏风中的皇皇巨制。
卫梦强先生的收藏到底有多大的规模?不说不知道,一说真要吓一跳。据卫先生自己介绍,他的藏品已经近万件,品类涉猎广泛,包含木器系列、瓷器系列、玉器系列、佛像系列、书画系列等等。在木器方面,卫先生开业界之先,以屏风为主导,且多半为巨型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