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古玉新闻

> 盗抢团伙专抢古玩卖家 遭遇者几乎没人报案(图)

盗抢团伙专抢古玩卖家 遭遇者几乎没人报案(图)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7 11:16:30

  考古工地经常是“古玩虫”们出没的地方(本图为虚配)(记者:王卫)

 
  ■出土量大的铜钱不受青睐 
 
  ■文并摄影/本报暗访组
 
  7月22日晚6时左右,潘家园桥南侧南向北主路出口有一摊血迹,就在一小时前一名维姓男子在古玩市场附近盗窃,被失主和另外两人追赶。维姓男子斜穿三环辅路向东南方向逃跑,后被人绊倒在自行车道上,摔得头破血流,失去知觉。此男子被120送到附近的垂杨柳医院,后被警方带走。
 
  在潘家园古玩市场经营的多位商户都透露了同一个信息,在市场附近有盗窃团伙存在,他们经常在周末古玩市场开张期间活动,对古玩买卖者进行盗窃或抢劫。可是遭遇盗抢的买卖者却几乎不报案,采访中面对这一问题,受害商户中的绝大多数都很默契地岔开了话题。
 
  ■古玩买卖者遭遇盗抢不报案
 
  采访中记者得知,7月22日被警方带走的维姓男子已经被拘留,同时打掉了包括此人在内的一个八人盗窃团伙。潘家园古玩市场的商户韩建军(化名),看过记者提供的那位维姓男子照片后表示:此人和其几名同伴虽然在市场附近也是“熟面孔”了,但此团伙并非彼团伙。
 
  “这些人抢包、偷手机的多,跟别的地方的小偷没区别。”韩建军说,“我们所指的盗抢团伙是只针对古玩买卖者的。”他表示,自己也曾被抢过。今年4月的某个周日晚,他收摊开车回家,走到亦庄附近,一辆白色金杯车突然超车并斜停在自己车前,从上面下来五六个手持棍棒和砍刀的男子。
 
  “我开始以为这些人想抢钱,但他们不要钱。”韩建军回忆,“为首的人让我把后备箱里的保险箱拿出来,那时我就知道自己是碰到传闻中的古玩盗抢团伙了。”当记者问及被抢的保险箱中是什么东西时,韩建军和采访中的其他被抢者一样不愿回答。几经追问,他承认,被抢的是一只明代青瓷盏,黑市价格在15万元左右,属于不允许贩卖的“过级”文物,平时根本不会带出来,当天是约了买家来看货,却被这些人给盯上了。
 
  ■商户:盗抢团伙中很多人是曾经的“古玩虫”
  韩建军告诉记者,很大一部分遭遇盗抢的商户都跟自己的情况类似,还有一部分人被盗抢的是自己制作的假文物,所以大家碰到这种事都默契地“认栽”了,基本没人报警。在与这些曾遭遇盗抢的古玩商人的接触中,有几位商户透露这样一个信息:从事古玩盗抢的人几乎全是在京无业人员,他们中有很多曾经为古玩市场的某些商户工作过,大家称之为“古玩虫”。
 
  几经周折,记者在大兴某地见到了曾混迹古玩市场和黑市12年的商人孙国喜(化名),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古玩虫”群体的形成与变化。“‘古玩虫’是文物市场最末端的劳动力,他们中的很多人,平时收入都比不上普通的打工群体。”孙国喜介绍,“简单来说,‘古玩虫’的工作实质上就是文物盗抢,他们几人或十几人不等地受雇于某个古玩商人,为雇主盯着各个进行‘开槽’的施工点,有时是工地,有时是拆迁地区。一旦发现挖出什么,便立刻冲上去抢夺,而后交给雇主,由到手东西的价值决定得到多少工钱。”
 
  孙国喜坦承,自己当文物商人时,也雇佣过“古玩虫”。“我原来给他们的工钱比其他雇主高不少。”他说,“一是觉得这些也是可怜人,在北京混口饭吃不容易。另一方面,接触文物久了,早晚会懂得鉴别。到那时他们就不会愿意再留在我手下,或是自立门户,或是从事其他什么行当,我得为以后彼此可能见面时留出后路。”孙国喜表示,自己今年58岁,2004年“金盆洗手”,做文物买卖以来,过手万元以上文物百余件,从没遭遇过盗抢。“他们(‘古玩虫’)实质是文物贩子们的苦劳力,我不是比别人运气好,而是我懂得尊重他们。”
 
  ■“古玩虫”???文物贩子的苦劳力
 
  孙国喜介绍,“古玩虫”这一行当其实建国以前就伴随着文物集散地而存在,他认识的几位家里上三代以来都从事文物经营的朋友,其中就有一位祖父辈是“古玩虫”出身的人。孙国喜回忆,自己最早雇佣“古玩虫”是在1996年,2002以后,一方面由于公安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对哄抢文物的打击力度加大,另一方面自己萌生了退出古玩界的念头,就没再雇佣过他们。“这些人平时弄到最多的就是铜钱,各个年代的都有。”孙国喜说,“一般出土量特别大的铜钱我们都不要,就是收的话给的工钱也很低,除非能拿到比较稀有的钱币。”
 
  孙国喜算了一笔账,2002年雇佣的最后一批“古玩虫”,每人每月平均下来能得到800元左右的工钱,他说这已经比其他文物商人付给他们的薪水高很多了。采访中,他给记者看了一枚“古玩虫”挖给他的方孔钱。他回忆,这枚钱是2002年11月到手的,当时“古玩虫”把50多枚铜钱一起带给他,他立刻就注意到这一枚,按照当时的市价可以值数千元。
 
  孙国喜说,有时候,“古玩虫”也能拿到相当值钱的东西。6月初朝阳区王四营工地挖出一古墓,哄抢的人里就有不少“古玩虫”,据他所知,有人抢到了比较值钱的玉器、漆器和一些首饰。“这种事几乎每月都会上演。”他说,“5月初香山刨出古墓,听说有‘古玩虫’在那儿蹲了一星期,最后没被他们得手是因为工地的保护行动非常快。”
 
  对话
 
  “这行不是人干的”
 
  目前租住在丰台区某地的张进(音),就曾经做了两年左右的“古玩虫”,现在已经转行到别处打工。采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身为“古玩虫”时的种种经历。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怎么当上“古玩虫”的?
 
  张进(以下简称张):我2003年底从湖北老家来到北京,当时是一个在北京做文物生意的老乡带我们来的,那一批来了9个人。他当时告诉我们给他工作比打工待遇好,到北京后就把我们分散编给了其他一些人,一打听也都是湖北老乡。
 
  记:你们平常是怎么工作的?
 
  张:就是跟着每个队的“头”,到一些工地去,有时候城里一些拆迁的地方也去。挖土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盯着,如果挖出什么大家就冲上去抢。
 
  记:你们一般多少人一起行动,都是像你一样被从老家带来的吗?
 
  张:也不全是,像我这样的有一部分,还有一些原来就是在工地打工的人转行做这个。一般一个工地同一派就四五个人盯着,有时候有很多批。今年3月地铁五号线宋家庄那个工地,挖出棺材来就有3伙人在抢。
 
  记:你做这行收入怎么样?
 
  张:如果能拿到好东西一笔就挣得比较多,但大多数情况不行,我们拿来的很多东西老板都觉得不值钱,经常也就是给个四五百元。听先来的老乡说,大家经常被老板骗,他们做一阵子就都走了,觉得这行不是人干的,能像我这样干两年的人并不太多。
 
  记:那你为什么做了两年呢?
 
  张:在北京我没有关系、没有门路,做这个勉强可以养活自己。我们都知道做这个违法,很长时间前就想过到别处去打工,可是你看我,到现在才找到一个肯要我的施工队。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